
合氣道的多元風格:一門活的藝術
合氣道是由植芝盛平(1883–1969)創立的現代日本武術,已發展為全球性的武術體系,擁有眾多流派以及各自的風格與詮釋方式。雖然各風格皆植根於相同的哲學與技術基礎,但每一流派皆體現其創始人對合氣道的獨特詮釋、強調重點與訓練方法。以下是一些最具影響力的合氣道流派及其主要特徵的簡介。
合氣會 – 合氣會是由植芝盛平創立的原始且規模最大的合氣道組織,由其子植芝吉祥丸(1921–1999,第二代道主)與其孫植芝守央(現任第三代道主)承襲發展。合氣會被視為合氣道的本家流派,佔全球超過九成的合氣道人口。大多數合氣道道場多少都能追溯其傳承至合氣會。一般而言,合氣會風格強調流暢的動作、大範圍的圓形技法,以及與對手能量的融合,深受第二代道主植芝吉祥丸與當時東京本部道場資深指導者之影響。
養神館合氣道 – 於1955年由塩田剛三(1915–1994)創立。養神館發展出一種結構嚴謹且較具武術風格的合氣道,常被稱為「剛」的合氣道。其訓練重視精確、預先編排的動作與穩固的站姿。由於課程標準化,養神館合氣道在日本的警察與軍事單位中特別受到歡迎。技法著重於實用的自衛,並透過稱為基本動作(kihon dosa)的嚴格型式進行教學。

養神館合氣道強調穩固的站姿與實用的自衛術
氣之學會/心身統一合氣道 – 由藤平光一(1920–2011)創立,他是合氣會第一任總教練,也是唯一獲合氣會本部道場認可並由植芝盛平授予十段者。藤平離開合氣會,專注於內在層面的訓練,特別是「氣」與心身統一的發展。此流派強調氣之原則 – 氣的伸展、完全放鬆,以及心身平衡的維持。訓練包含獨特的氣的測試,例如「不彎之臂」與「無法舉起的身體」,並配合呼吸練習以培養內在力量與和諧。
岩間/武產合氣道 – 由齋藤守弘(1928–2002)創立。發展於植芝晚年居住的岩間地區。此風格強調徒手技與武器訓練的結合。以堅實的站立姿勢、明確定義的技法,以及細緻的武器操作(特別是合氣劍與合氣杖)聞名。岩間風格致力於保留植芝在其晚年所教授的傳統型式。

岩間合氣道著重於武器訓練
昭道館合氣道 – 又稱富木流合氣道,由富木謙治(1900–1979)創立,他是柔道創始人嘉納治五郎與植芝盛平的直系弟子。受到柔道啟發,富木試圖將競技元素引入合氣道。昭道館合氣道以導入亂取(乱取り ,自由攻防)與競賽制而知名。其課程結構嚴謹,技法明確,包括短刀亂取(對刀攻防)。此風格融合傳統型與科學化的武術動作分析。
萬生館合氣道 – 由砂泊諴秀(1923–2010)創立。砂泊出身於與大本教(深刻影響植芝盛平合氣道觀的宗教運動)密切相關的家庭。萬生館強調「武產合氣」與合氣道的精神本質,包括呼吸、意念與慈愛的融合。動作流暢且富有表現力,常呈現大範圍、圓弧式動作,並以「呼吸力」為核心。砂泊以其自然融合、毫不費力的控制展示而聞名。其核心理念為:「合氣是愛」(合氣は愛なり)。

昭道館合氣道透過亂取,為合氣道帶來競技化的元素
天道流合氣道 – 由清水健二於1969年創立,清水被認為是植芝盛平最後的內弟子。天道流強調大型、流暢且放鬆的動作,透過自然姿勢與最小張力產生力量。此風格重視自由、柔軟與直覺性的反應,而非僵化的型式結構。
這些流派的創始人皆為植芝盛平的直傳弟子,各自從不同的視角詮釋合氣道的核心哲學 – 和諧、不傷害對手的控制,以及精神修養。並且,這些流派又孕育出今日眾多其他流派。無論您追求的是實用的自衛術、精神與內在層面的修煉,還是有系統的紀律訓練,合氣道皆能提供適合每位修行者的「道」。
作者註: 感謝您的閱讀!本文章僅作為對該主題的初步介紹。雖然我們致力於準確性,但無法保證內容的精確,也可能包含一些推測成分。如果您對此議題感興趣,建議作進一步查證。開始您的合氣道探索之旅吧! 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