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story 歴史,  Waza 技

合气道中膝行与座技的艺术

「膝行」(Shikko),是合气道中一项基本的移动方式。从「正座」(Seiza)或膝行位置进行的合气道技法称为「座技」(Suwari-waza)。座技是合气道的一个显著特征,在其他武术中极为罕见。要理解为何合气道练习膝行与座技,必须追溯至大东流合气柔术,这是合气道创始人植芝盛平在创立合气道之前所学习的武术。

大东流据说是「会津藩的御留流」,即会津藩的秘传武术。会津藩是江户时代一个强大且重要的藩国,位于今日福岛县的最西部地区。御留流指的是只传授给特定人群(通常是高阶武士或精英)的秘密武艺,不允许与其他流派比试,也禁止将技术传授给其他藩的武士。御留流的设立旨在防止技术泄露给其他藩派的刺客,并增强本藩武士之间的凝聚力与优越感。

合气道中的膝行练习

在大东流传承的时代,日本已无战争,高阶武士主要居住在城内。因此,大东流发展出一整套适合城中环境的技法,当时高阶武士日常生活中总是穿着袴,以正座的方式生活,且多以膝行移动,而非起身行走再坐回正座。此外,当被领主召见进入会客厅时,正确的接近方式是以膝行前进,因为站立行走会导致「俯视」领主,极为失礼。回到原位时,可以膝行后退或转身180度,这被称为「膝退」(Shittai)。

由于室内大部分时间是以正座姿势度过,防御技法自然随时间演进,以确保即使在跪姿下遭受攻击也能自保。最终,随着明治维新及日本现代化,大东流开始对一般民众开放。植芝盛平曾师从武田惣角学习大东流,并创立了合气道。

合气道中膝行与座技的练习,是大东流的遗产。植芝盛平将大量的训练时间投入于座技,据说当时许多弟子在袴或练习裤上缝有补丁,以减轻练习座技时膝盖的疼痛。

植芝盛平演示座技

尽管这些技法的由来具有历史性,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学习膝行与座技是毫无意义的。大多数合气道的技法都可以用「立技」(Tachi-waza)或座技来完成。植芝认为座技对于「锻炼腰部」至关重要。《合気道技法》一书中记载,植芝曾说:「合气道的发力方式主要来自座技。座技的动作甚至比立技更困难,掌握它自然能熟练立技。」通过练习座技,不仅可以增加髋关节柔软度、增强肌肉,还能产生立技难以达到的发力效果。

然而,许多人因为膝盖疼痛、旧伤或年龄增长而避开座技,这也是事实。尽管如此,座技仍然是合气道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能够在稳定性、力量与技术精炼方面提供独特的益处。

总结而言,膝行与座技在合气道中的传承,深深植根于日本武术的历史与文化传统。即使现代练习者在训练中面临身体上的挑战,其在核心力量、柔软度及高效动作上的价值依旧重大。透过专注的修炼,合气道学员能掌握座技所蕴含的强大原理,进而提升整体武术修为。

相关阅读:正座与座礼:体现合气道中的日本文化价值

作者: 感谢您的阅读!本文章仅作为对该主题的初步介绍。虽然我们致力于准确性,但无法保证内容的精确,也可能包含一些推测成分。如果您对该议题感兴趣,建议进一步查证。开始您的合气道探索之旅吧! 🙂

留言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