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 道

命名之旅:從大東流到合氣道 (下篇)

大約在1934年,植芝盛平接受了久琢磨(Takuma Hisa)的邀請,前往大阪教授他的武術。久琢磨當時隸屬於日本主要且歷史悠久的全國性日報之一《大阪朝日新聞》。植芝定期前往朝日道場授課,約持續了三年。在此期間,植芝將自己的武術稱為「大日本旭流」。

在大阪期間,久琢磨及其他受教者利用報社資源,詳細記錄了植芝的每一項招式,並以照片與影片保存。這些資料連同久琢磨日後直接向武田惣角學習的招式,被編纂成《大東流合氣武道傳書》共十一卷。前六卷題為《旭流柔術》,主要記錄植芝所教授的招式。

植芝於大阪朝日新聞製作的影片中的示範(導演:久琢磨)

1940年,皇武館(Kobukan)正式在日本登記為公益法人,名稱為「財團法人皇武會」。兩年後,日本政府接管了「大日本武德會」,該組織創立於明治時代,旨在推廣日本傳統武術。政府隨即展開整頓,計劃將全國各武術團體納入官方管轄,由包括首相東條英機在內的五個部門共同管理,強調其作為戰時協力組織的角色。

當時為各武術門類如劍道、柔道、空手道、銃劍道等設立了個別的「部」,以加強管理並促進推廣。此舉的重要內容之一,是統一全國武術流派的名稱。

皇武會亦被邀請參與此項整編。然而,當時部分的「部」已相當完善,但植芝的武術以及其他柔術流派並無適當歸類。大日本武德會因此決定新增一個部用來容納這些流派。最初,代表皇武會的平井稔(Minoru Hirai )提議「合氣武道」,但經過多次協商,最終決定採用「合氣道」。關於協商細節在此不再詳述。這個新的部正式命名為「大日本武德會合氣道部」。

1945年,日本戰敗,二戰結束後,武德會私有化,並失去對各武術組織的控制權,最終被盟軍最高司令部命令解散。武術被禁止,因其被視為助長軍國主義與國家主義情緒的工具。因此,植芝吉祥丸與皇武會管理層於翌年遷往岩間,以確保植芝盛平的武術得以延續(註:植芝盛平自1942年已遷居岩間)。

合氣會舊本部道場

1948年,吉祥丸返回東京,展開重建道場的工作。在眾人努力下,該組織於同年獲文部省正式認可,並更名為「財團法人合氣會」(Zaidan Hojin Aikikai)。恢復訓練的同時,「合氣道」之名也自此正式被採用。因此,部分植芝盛平的門人認為「合氣道」一詞是在戰後才出現的。

以上時間線概述了不同時期名稱的演變,資料來自植芝吉祥丸及其他弟子的回憶。歷史上雖然植芝盛平曾使用多種名稱,但直到1948年之後,「合氣道」這一名稱才被廣泛接受並使用。

相關閱讀:命名之旅:從大東流到合氣道 (上篇)

作者註: 感謝您的閱讀!本文章僅作為對該主題的初步介紹。雖然我們致力於準確性,但無法保證內容的精確,也可能包含一些推測成分。如果您對此議題感興趣,建議作進一步查證。開始您的合氣道探索之旅吧! 🙂

發表評論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