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ulture 文化

合气道传统服饰袴背后的故事

袴(Hakama)是日本传统服饰,已有数百年历史。最初,它作为贵族、朝廷官员与武士的身份和地位象征来穿戴,自然而然地成为武士阶层练习古武术时的标准服饰。如今,古武术,以及合气道(aikido)、居合道(iaido)、弓道(kyudo)等现代武道的修行者,依然在练习时穿着袴;但也有些武道因实用考虑(如柔道)或其起源和宗教因素(如少林寺拳法)而舍弃此传统。

自植芝盛平在绫部开设第一所道场“植芝塾”以来,合气道中袴的地位经历了重大变迁。最初,不论男女,所有参加合气道练习者都必须穿袴;太平洋战争后,袴变为选穿,目前通常仅有段位者着用,但有些道场可能允许女性在较低级别时就开始穿袴。

根据部分植芝盛平内弟子的回忆,自练习者首次踏上道场便被要求穿袴。植芝盛平认为,训练时穿袴是追求武道者的基本礼仪和必要象征,因此若有人仅着道服,他便会严厉责备并制止其练习。道服,又称稽古着,包括上衣与下装,下装相当于内裤。因此仅着道服就像只穿内衣裤练习。

植芝盛平对穿袴的“必须性”十分坚持,却不限制袴的款式、质量、颜色或花纹。内弟子们回忆,道场中曾出现各式袴——从用旧窗帘布缝制的低档款,到剑道、居合道或日本舞蹈所用的袴,乃至用于庆典或仪式的丝质高级袴——都能在练习场看到。

然而,植芝盛平真正重视的是袴本身所蕴含的意义,以及其上的七道褶。根据五月女贡(Mitsugi Saotome)在《The Principles of Aikido》一书中的说法,植芝盛平曾教导弟子们:袴的七道褶象征武道的七德——前方五道分别为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;后方两道为忠、孝。这些德行曾见于古代武士,而袴的七褶提醒练习者反思真实的武士道精神。

自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战时与战后物资匮乏,许多学员无力购买袴。据《Aikido Today Magazine》第41期奥村繁信(Shigenobu Okumura)指出,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出现“初段前可不穿袴”的想法,该提议仅为减少支出,并非想将袴刻意作为段位象征。当时,袴在初段前为可选穿着,与“只有初段后才穿袴”并不相同;但随着时间流逝,穿袴逐渐与段位挂钩。

如今,在合气道中一般于初段起开始穿袴,但女性是否及何时穿袴,仍依各道场与师资而异:例如日本本部道场(Hombu Dojo)规定女性自三级以上即可着袴,其他流派则可能自第一次考级或甚至从入门即开始穿袴。

作者: 感谢您的阅读!本文章仅作为对该主题的初步介绍。虽然我们致力于准确性,但无法保证内容的精确,也可能包含一些推测成分。如果您对该议题感兴趣,建议进一步查证。开始您的合气道探索之旅吧! 🙂

留言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