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先生的别名:植芝守高与植芝常盛
除了出生名植芝盛平(Morihei Ueshiba)之外,大先生生前还曾使用两个名字:植芝守高(Moritaka Ueshiba)与植芝常盛(Tsunemori Ueshiba)。
植芝守高为植芝盛平在四、五十岁时经常使用的笔名,始于他1924年对蒙古的远征。这次蒙古之行约在第一次大本教事件发生后三年,日本当局曾突袭大本教总部并逮捕领袖出口王仁三郎(Onisaburo Deguchi)。出口王仁三郎遂与一众弟子,包括植芝盛平,踏上蒙古远征,企图在当地建立新宗教王国。大本教信奉“万教同根”,主张诸宗教根源相同,宗教合一至关重要。此理念在中、韩诸宗教团体间引起共鸣,促使他们成行。他们先抵达中国和田,再进入蒙古。期间,出口王仁三郎化名王文祥(Wang Wen Xiang),植芝盛平则称作王守高(Wang Shou Gao)。
该团队与满洲军官兼土匪头目卢占魁(Lu Zhan Kui)结盟,卢占魁欲在日本支持的军阀张作霖(Zhang Zuolin)默许下,组建“西北自治军”。卢占魁初期招募颇有斩获,却很快引起张作霖的疑虑。最终,该团队连同卢占魁部队被包围逮捕;卢占魁及其部下遭处决,出口王仁三郎与植芝盛平则因日本领事出面斡旋而在最后一刻获救,交由日本领事保护并遣返回国。此后,植芝对“守高”一名情有独钟,并长期沿用。

他们在蒙境差点被处决,出口王仁三郎与植芝盛平分列自左数第二、第三位
植芝常盛多见于植芝盛平的书道(日本书法)作品上。他对书道的深厚兴趣源自其大弟子阿部醒石(Seiseki Abe)。1952年,阿部在大阪道场初遇植芝盛平并开始学习合气道;当时阿部已习书近二十年。1954年,二人相识两年后,阿部随植芝前往新宫(Shingu)参加新道场开幕,并在当地逗留一个月。植芝得知阿部为书道教师后,遂请其在合气道课余教授书法,并常到阿部家中习字,阿部为他专置书房。这段师徒关系持续至植芝逝世。多年里,植芝定期赴大阪授课,并留宿阿部家中研习书道;岩间合气神社外的“合氣神社”石刻即为阿部所书。

几幅以“常盛”之名签署的植芝盛平书法作品
阿部醒石认为,合气道与书道同出一源,其共通本质即是呼吸(kokyu),仅以不同形式呈现。书道与合气道相得益彰,将二者结合,使植芝能通过书法抒发其哲学与精神信念。在生命晚期,植芝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,常以“常盛”为署名。然而,此名称的由来却不详。
作者注: 感谢您的阅读!本文章仅作为对该主题的初步介绍。虽然我们致力于准确性,但无法保证内容的精确,也可能包含一些推测成分。如果您对该议题感兴趣,建议作进一步查证。开始您的合气道探索之旅吧! 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