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story 歴史,  People 人

植芝盛平、出口王仁三郎与第二次大本事件

第二次大本事件(1935年)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,涉及日本政府对大本教的镇压。大本教由出口直(Nao Deguchi)于19世纪末创立,融合了神道与其他信仰元素,提倡和平与世界和谐。宗教领袖为出口直的女婿、富有魅力的出口王仁三郎(Onisaburo Deguchi),他怀有宏大的世界和平与普遍主义愿景。大本教在全国吸引了大量信徒,但其被视为非常规的教义及政治影响力,导致日本政府的高度关注,并于1921年进行第一次大规模镇压,即第一次大本事件。

植芝盛平是大本教的虔诚信徒,与出口王仁三郎有着密切关系。第一次大本事件后,他积极协助重建宗教。1924年,植芝随同出口王仁三郎参与蒙古远征,企图建立一个新的宗教王国。虽然远征失败,但因媒体报道,大本教声势反而上升,植芝的武术名声也因此提高。出口王仁三郎继续传教,甚至联合韩国、中国、德国等国的宗教人士,倡导世界大同与和平。据第二代道主植芝吉祥丸所述,出口后来出于对植芝的个人关心,刻意将他与大本直接活动隔离,可能是因应先前的打压。同时,大本教不断壮大,植芝于1927年应山本权兵卫伯爵与竹下勇大将之邀,前往东京教授合气道。

出口王仁三郎制作的乐烧陶器,1926年刊于大本官方杂志

其后,大本教通过举办展览、讲座、电影放映,甚至拥有媒体平台,进一步扩张,吸引了不少高层人士。然而,日本当时政治氛围日益国家主义、专制与军国化,随着帝国扩张,政府加强镇压任何威胁其政策的社会团体。大本教的和平教义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理念相冲突,再加上对政府的批评,使其再度成为打压目标。1934年,出口成立了昭和神圣会,公开批评政府对内外政策的应对,甚至呼吁推翻冈田内阁,并率领900名信徒从东京车站游行至皇宫,严厉抨击“天皇机关说”,提出“神圣皇道”理念。这一系列举动最终引发1935年大规模镇压。

第二次大本事件中被毁的建筑

1935年12月8日,数百名警察被派往绫部与龟冈。出口王仁三郎与高层领袖及数百信徒遭逮捕,许多人被依治安维持法与不敬罪起诉。大本的龟冈神殿被炸毁,绫部与其他设施全数拆除,媒体将其抹黑为“邪教”。镇压极为残酷,几乎所有与大本有关的人皆遭牵连,有人因酷刑逼供而精神失常,甚至在狱中自杀。此事件即为第二次大本事件。

植芝因在大本教中的地位,也遭到讯问,但最终未受惩处,可能因其与贵族、军方与官僚的良好关系,且多位学生皆为显赫人物。据植芝本人回忆,他的学生、时任大阪警察局长的富田健治在事件中给予重大帮助。

第二次大本事件中被毁的建筑(高天阁)

事件后,大本的一切活动被禁止,宗教几乎遭取缔,只能转入地下,直至战后。1942年,大本教基于治安维持法的指控被撤销,出口在被拘禁六年半后获准保释。不敬罪指控则于1947年刑法废止后撤销。

第二次大本事件反映了战前日本宗教镇压的普遍模式,揭示军国主义时代对宗教自由的限制,并凸显传统信仰、国家意识形态与新兴宗教运动之间的紧张关系。战后,大本教重新复出,日本新宪法保障宗教自由,使其再度合法化。

今日,大本教仍以龟冈为总部,规模不大,主要从事和平推广、宗教对话以及传统文化保存活动。

相关阅读:塑造合气道的新兴宗教与第一次大本事件

作者: 感谢您的阅读!本文章仅作为对该主题的初步介绍。虽然我们致力于准确性,但无法保证内容的精确,也可能包含一些推测成分。如果您对该议题感兴趣,建议进一步查证。开始您的合气道探索之旅吧! 🙂

留言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