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先生的別名:植芝守高與植芝常盛
除了出生名植芝盛平(Morihei Ueshiba)之外,大先生生前還曾使用兩個名字:植芝守高(Moritaka Ueshiba)與植芝常盛(Tsunemori Ueshiba)。
植芝守高為植芝盛平於四、五十歲時經常使用的筆名,始於他1924年對蒙古的遠征。這次蒙古之行約在第一次大本教事件發生後三年,日本當局曾突襲大本教總部並逮捕領袖出口王仁三郎(Onisaburo Deguchi)。出口王仁三郎遂與一眾弟子,包括植芝盛平,踏上蒙古遠征,企圖在當地建立新宗教王國。大本教信奉「萬教同根」,主張諸宗教根源相同,宗教合一至關重要。此理念在中、韓諸宗教團體間引起共鳴,促使他們成行。他們先抵達中國和田,再進入蒙古。期間,出口王仁三郎化名王文祥(Wang Wen Xiang),植芝盛平則稱作王守高(Wang Shou Gao)。
該團隊與滿洲軍官兼土匪頭目盧占魁(Lu Zhan Kui)結盟,盧占魁欲在日本支持的軍閥張作霖(Zhang Zuolin)默許下,組建「西北自治軍」。盧占魁初期招募頗有斬獲,卻很快引起張作霖的疑慮。最終,該團隊連同盧占魁部隊被包圍逮捕;盧占魁及其部下遭處決,出口王仁三郎與植芝則因日本領事出面斡旋而於最後一刻獲救,交由日本領事保護並遣返回國。此後,植芝對「守高」一名情有獨鍾,並長期沿用。

他們在蒙境差點被處決,出口王仁三郎與植芝盛平分列自左數第二、第三位
植芝常盛多見於植芝盛平的書道(日本書法)作品上。他對書道的深厚興趣源自其大弟子阿部醒石(Seiseki Abe)。1952年,阿部於大阪道場初遇植芝盛平並開始學習合氣道;當時阿部已習書近二十年。1954年,二人相識兩年後,阿部隨植芝前往新宮(Shingu)參加新道場開幕,並在當地逗留一月。植芝得知阿部為書道教師後,遂請其在合氣道課餘教授書法,並常到阿部家中習字,阿部為他專置書房。這段師徒關係持續至植芝逝世。多年來,植芝定期赴大阪授課,並留宿阿部家中研習書道;岩間合氣神社外的「合氣神社」石刻即為阿部所書。

幾幅以「常盛」之名簽署的植芝盛平書法作品
阿部醒石認為,合氣道與書道同出一源,其共通本質即是呼吸(kokyu),僅以不同形式呈現。書道與合氣道相得益彰,將二者結合,使植芝能透過書法抒發其哲學與精神信念。在生命晚期,植芝創作了大量書法作品,常以「常盛」為署名。然而,此名稱的由來卻不詳。
作者註: 感謝您的閱讀!本文章僅作為對該主題的初步介紹。雖然我們致力於準確性,但無法保證內容的精確,也可能包含一些推測成分。如果您對此議題感興趣,建議作進一步查證。開始您的合氣道探索之旅吧! 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