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正座與座禮:體現合氣道中的日本文化價值
「正座」(Seiza)與「座禮」(Zarei),作為合氣道中的兩項基本修習,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與哲學意義,根植於日本的傳統之中。
正座的「正」意為正確或端正,「座」則意為坐姿,因此正座字面上即是「正確的坐姿」。它在日本文化中擁有深厚的歷史淵源,特別是在武術與儀式場合中。在合氣道中,練習者採取正座姿勢時,雙膝著地,臀部坐於腳跟上,雙足平貼於榻榻米上,大腳趾可略微交叉,並保持上身挺直,脊椎筆直。雙手自然放在大腿上,手掌向下。透過緩慢而深沉的呼吸,練習者放鬆身心,培養開放與專注的心態。
關於正座在日本的起源,眾說紛紜,並無定論。有些人認為它源自中國,但更多人相信,正座最初被平民用於向貴族深深鞠躬,或家臣對領主表現尊敬與謙卑的場合。另一種說法認為,正座旨在使家臣面對領主或將軍時行動不便,以防突然發動攻擊。無論其起源如何,正座在江戶時代被武士階層廣泛採用,並逐漸取代傳統的「安座」(Anza,盤腿而坐)。隨後,它被茶道(Sado)與能樂(Nohgaku)等傳統藝術採納。明治維新後,正座更進一步被強調,以彰顯與西方國家的差異並鞏固日本的民族身份。

能樂表演者採取正座
「禮」(Rei)指的是維持社會秩序與人際和諧應遵守的社會規範與禮節,包括禮儀、舉止與制度。在日本文化中,禮亦常指鞠躬。「座禮」(Zarei)即是指以正座姿勢行鞠躬禮。進行座禮時,練習者將雙手沿大腿緩緩滑下,放於膝前地面,雙手指尖相接形成略呈三角形,接著從髖部開始前傾上身,保持脊背筆直、避免聳肩,直到額頭接近地面。傳統上,當身體與地面幾乎平行,額頭距地約30公分時,此禮稱為「普通禮」(Futsurei );若額頭幾乎觸地,則稱為「最敬禮」(Saikorei )。行禮時需在鞠躬姿勢稍停約3秒,再緩慢回復正座,全程約需10秒。不同流派在細節與節奏上略有差異。座禮象徵尊重與感恩。

「一切始於禮,終於禮」
在戰國時代,武士階層發展並完善了包括座禮在內的各種鞠躬形式,以示尊敬與忠誠。座禮也被納入茶道,成為其核心禮儀,參與者以正座互相行禮,以表達彼此的尊重與感謝。在合氣道以及許多其他日本武術中,座禮被用來表達對師範、練習夥伴以及道場的敬意。日本有句諺語:「禮に始まり礼に終わる」,意即「一切始於禮,終於禮」。在日本文化中,此理念極為重要,不僅體現在武術訓練,更貫穿於日常生活之中。
正座與座禮絕非僅僅是身體上的儀式,它們蘊含著日本文化與哲學核心的價值與原則。透過這些修習,練習者培養謙遜、尊重與專注,營造出和諧且互敬的氛圍,無論是在道場內外。透過恪守這些傳統,合氣道練習者不僅維護武術的本質,更在生活中實踐其核心精神。
相關閱讀:合氣道中膝行與座技的藝術
作者註: 感謝您的閱讀!本文章僅作為對該主題的初步介紹。雖然我們致力於準確性,但無法保證內容的精確,也可能包含一些推測成分。如果您對此議題感興趣,建議作進一步查證。開始您的合氣道探索之旅吧! 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