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story 歴史,  People 人

植芝盛平、出口王仁三郎與第二次大本事件

第二次大本事件(1935年)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,涉及日本政府對大本教的鎮壓。大本教由出口直(Nao Deguchi)於19世紀末創立,融合了神道與其他信仰元素,提倡和平與世界和諧。宗教領袖為出口直的女婿、富有魅力的出口王仁三郎(Onisaburo Deguchi),他懷有宏大的世界和平與普遍主義願景。大本教在全國吸引了大量信徒,但其被視為非常規的教義及政治影響力,導致日本政府的高度關注,並於1921年進行第一次大規模鎮壓,即第一次大本事件。

植芝盛平是大本教的虔誠信徒,與出口王仁三郎有著密切關係。第一次大本事件後,他積極協助重建宗教。1924年,植芝隨同出口王仁三郎參與蒙古遠征,企圖建立一個新的宗教王國。雖然遠征失敗,但因媒體報導,大本教聲勢反而上升,植芝的武術名聲也因此提高。出口王仁三郎繼續傳教,甚至聯合韓國、中國、德國等國的宗教人士,倡導世界大同與和平。據第二代道主植芝吉祥丸所述,出口後來出於對植芝的個人關心,刻意將他與大本直接活動隔離,可能是因應先前的打壓。同時,大本教不斷壯大,植芝於1927年應山本權兵衛伯爵與竹下勇大將之邀,前往東京教授合氣道。

出口王仁三郎製作的樂燒陶器,1926年刊於大本官方雜誌

其後,大本教透過舉辦展覽、講座、電影放映,甚至擁有媒體平台,進一步擴張,吸引了不少高層人士。然而,日本當時政治氛圍日益國家主義、專制與軍國化,隨著帝國擴張,政府加強鎮壓任何威脅其政策的社會團體。大本教的和平教義與日本帝國主義的理念相衝突,再加上對政府的批評,使其再度成為打壓目標。1934年,出口成立了昭和神聖會,公開批評政府對內外政策的應對,甚至呼籲推翻岡田內閣,並率領900名信徒從東京車站遊行至皇宮,嚴厲抨擊「天皇機關說」,提出「神聖皇道」理念。這一系列舉動最終引發1935年大規模鎮壓。

第二次大本事件中被毀的建築

1935年12月8日,數百名警察被派往綾部與龜岡。出口王仁三郎與高層領袖及數百信徒遭逮捕,許多人被依治安維持法與不敬罪起訴。大本的龜岡神殿被炸毀,綾部與其他設施全數拆除,媒體將其抹黑為「邪教」。鎮壓極為殘酷,幾乎所有與大本有關的人皆遭牽連,有人因酷刑逼供而精神失常,甚至在獄中自殺。此事件即為第二次大本事件。

植芝因在大本教中的地位,也遭到訊問,但最終未受懲處,可能因其與貴族、軍方與官僚的良好關係,且多位學生皆為顯赫人物。據植芝本人回憶,他的學生、時任大阪警察局長的富田健治在事件中給予重大幫助。

第二次大本事件中被毀的建築(高天閣)

事件後,大本的一切活動被禁止,宗教幾乎遭取締,只能轉入地下,直至戰後。1942年,大本教基於治安維持法的指控被撤銷,出口在被拘禁六年半後獲准保釋。不敬罪指控則於1947年刑法廢止後撤銷。

第二次大本事件反映了戰前日本宗教鎮壓的普遍模式,揭示軍國主義時代對宗教自由的限制,並凸顯傳統信仰、國家意識形態與新興宗教運動之間的緊張關係。戰後,大本教重新復出,日本新憲法保障宗教自由,使其再度合法化。

今日,大本教仍以龜岡為總部,規模不大,主要從事和平推廣、宗教對話以及傳統文化保存活動。

相關閱讀:塑造合氣道的新興宗教與第一次大本事件

作者註: 感謝您的閱讀!本文章僅作為對該主題的初步介紹。雖然我們致力於準確性,但無法保證內容的精確,也可能包含一些推測成分。如果您對此議題感興趣,建議作進一步查證。開始您的合氣道探索之旅吧! 🙂

發表評論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