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命名之旅:從大東流到合氣道 (上篇)
合氣道以其強調和諧與非對抗的理念聞名,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大東流柔術。合氣道在發展過程中,植芝盛平曾為其武術使用過各種名稱,最終定名為「合氣道」。
植芝曾修習多種武術,包括天神真楊流、起倒流、柳生新陰流,以及柔道,之後才遇見大東流武術宗師武田惣角。1915年,植芝在北海道探訪時結識武田。對武田的技藝與見識驚歎不已的他,立刻決定拜其為師。翌年,植芝於白滝村建立道場,並邀請武田居住並授課。他全心投入,花費大量時間與資源學習武田的武術,稱之為大東流柔術。植芝最終成為武田最優秀的弟子之一,而此時期從大東流習得的技法,將成為未來合氣道的基礎。
1919年,植芝接獲父親病危的電報,結束了與武田的學習。在返鄉途中,他遇見了對他一生影響深遠的人物:大本教的精神領袖出口王仁三郎。父親過世後,植芝追隨出口,並遷居至綾部的大本教總部,並在那裡生活八年。在出口的支持與指導下,植芝創立了第一個道場「植芝塾」,開始教授大東流柔術給大本教信徒。1921年,「第一次大本事件」爆發,總部被毀,但植芝塾幸免於難。接下來兩年,他協助出口重建總部,並繼續教授大東流。同時,植芝的技法在大本教宗教思想的影響下,逐漸轉變。

新宿若松町的皇武館道場
1922年,武田前往綾部指導植芝。據第二代道主植芝吉祥丸回憶,出口曾將其父的武術稱為「合氣」。在武田到訪期間,植芝與其討論此事,並達成共識,將其武術更名為「大東流合氣柔術」。然而,武田與出口不和,最終在收取一些金錢後離開。後來,出口鼓勵植芝創立自己的武術流派,這最終促使其脫離大東流的原始體系。
接下來數年間,該武術被稱為「植芝流合氣柔術」或「植芝流合氣武術」,逐漸脫離大東流之名。1927年,植芝舉家遷往東京,並繼續使用「合氣柔術」或「合氣武術」等名稱,直至1931年新宿若松町皇武館道場落成。

大日本武道宣揚會
之後幾年,植芝開始使用「合氣武道」一詞,象徵性地由「術」過渡到「道」。當時也曾使用「皇武道」之名。1932年,大本教贊助成立「大日本武道宣揚會」,旨在推廣日本武道,植芝擔任首任會長,並巡迴分支道場授課。然而,該組織僅維持約三年,最終因「第二次大本事件」而解散。
相關閱讀:
作者註: 感謝您的閱讀!本文章僅作為對該主題的初步介紹。雖然我們致力於準確性,但無法保證內容的精確,也可能包含一些推測成分。如果您對此議題感興趣,建議作進一步查證。開始您的合氣道探索之旅吧! 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