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ulture 文化

日本武術段級制度的演進及其在合氣道中的應用

數世紀以來,武術一直是日本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其中一個在其發展中最具影響力的面向,就是段位制度的引入。「段」(だん)一詞,字面上意為「階段」,最早是由本因坊算砂於十六世紀末所使用。他是本因坊圍棋流派的創始人。圍棋是一種源自中國的傳統策略棋類遊戲,大約在七世紀傳入日本。遊戲由兩名玩家輪流在方形棋盤上放置黑、白棋子,以圍地和吃子來獲得比對手更多的領地。本因坊身為當時最頂尖的棋士之一,創立了「級」與「段」的制度來評定棋手的水準。在當時,只有高段者才有資格在徵夷大將軍 (簡稱將軍,日本實質的統治者) 面前對弈。

圍棋

在段位制度出現之前,古流武術的學生通常會由師父授予「免許」作為其技藝與造詣的認證。免許制度可作為證明,讓他們得以教授他人並傳承所學。根據各流派不同,免許有多種層級,最終的「免許皆傳」則僅授予極少數弟子,或流派的繼承人。免許通常也會伴隨「傳書」,其中可能記載了型、課程、技法以及秘傳。

直到1883年,加納治五郎,柔道的創始人,才首次將段位制度引入武術之中。身為教育家的加納,看到了免許制度的侷限:它難以評估或比較來自不同流派學生的技術水準。為解決這一問題,他為柔道建立了段位制度,並將最早的「初段」授予他的兩位學生富田常次郎與西鄉四郎。加納認為,透過依據技術與知識建立一個明確的晉級體系,不僅能使學生明確掌握自身的成長方向,亦能培養其對成就的自豪與榮譽感。

大東流合氣柔術免許

船越義珍,被譽為「現代空手之父」,在1924年將段位制度納入松濤館空手道。此制度逐漸被其他武術採用,包括合氣道。植芝盛平大約在1940年左右採納段位制度。當時並無考試,新的段位晉升會在皇武館道場每年的傳統儀式「鏡開き」中張貼於牆上。當時,植芝的一些高弟很快便獲得高段位,例如富木謙治在同年被授予首個八段。植芝本人並不特別重視段位,他常因某位弟子一時的理解或表現而隨口說對方該是六段、七段,甚至十段。這為合氣會在頒發官方證書時帶來不少的問題。據小林保雄所述,由植芝吉祥丸提出的一個解決方案是:由合氣會印製證書,但由植芝盛平本人簽署,以繞過標準的合氣會程序。

包括齋藤守弘在內的一些植芝弟子指出,在1950至1960年代,高弟跳段晉升的情況相當常見。由於當時合氣道仍屬新興武術,合氣會希望加速其發展,並透過更多高段位修習者來推廣合氣道。更多相關資訊可見由 Stanley Pranin 發表於 Aikido Journal 上的文章 Dan Inflation in Early Years of Aikido。

段位制度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價值,對一些人來說甚至毫無意義,但如今它已被普遍認可,成為衡量和承認修習者成就與地位的依據。

相關閱讀:合氣道傳統服飾袴背後的故事

作者註: 感謝您的閱讀!本文章僅作為對該主題的初步介紹。雖然我們致力於準確性,但無法保證內容的精確,也可能包含一些推測成分。如果您對此議題感興趣,建議作進一步查證。開始您的合氣道探索之旅吧! 🙂

發表評論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